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全息化移动检测与运维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0

登记号:G20172273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信技术;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监测 基础设施 全息化 主动维保

绿色分类:清洁交通;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全息化移动检测与运维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成果登记号: G20172273 学科分类: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信技术;
绿色分类: 清洁交通; 项目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监测  基础设施  全息化  主动维保
推荐单位: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项目属城市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交通工程、信息通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 上海城轨交通总线路长度超过580km,铺轨长度超过1400 km,配属车辆超过3400列,车站超过370座,变电站超过600座,车辆受电方式包括接触网、接触轨。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急剧攀升,2014年客运总量达25亿,维护保障作业面/量剧增、维修对象及维修检测装备分散且功能多样,造成信息离散、孤岛,无法形成数据综合和关联性判断;检修体制及维修模式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维修资源、成本及运能浪费;综合检测和人工关联判断需要大量时间成本,制约了检测频度和粒度,导致系统带伤工作,隐患放大。本项目以运营列车为核心,面向在线运行过程,通过对轨道、桥梁、隧道、触网、信号、车辆、综合监控等轨道交通主要设施、设备实施在线检测和监控,构建出以轨道交通运营工况下的实时全息化移动监测立体空间为特征的大数据模型,以"采、理、判、管、评"的管理闭环方法实现隐患挖掘、失效预警和主动维修技术,基于RCM、MRO和模糊量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并实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设备主动维修系统,力图针对各种系统的自身特征,不断调优计划修和临修的临界点,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优化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策略奠定基础。项目重点研究了自动化在线监测手段,实现了实时状态检测和运行监测,将整个移动立体空间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接入车载数据中心并进行预处理,再以高速车地无线方式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关键设备设施的在途预警,建立了基于自主学习和模糊量化评价体系的主动维保系统,实现采集数据的分析、应用和展示。 技术创新:一、研制了基于车载的安全状态采集系统和装置,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运营列车作为移动监测载体获取轨道、桥梁、隧道、触网等关键设施设备实时监测数据;二、实现了将各种基础设施监测数据汇聚到车载监测中心,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安全可靠性监测;三、实现了关键设备设施在实际运营工况下的实时综合安全状态监测、安全状态评估、故障诊断和预警,打破了系统间数据融合的壁垒,将检测对象由特定设备和系统变为路网级有机整体,解决了网络运营设备维护信息的采集、故障设备定位和优化维修作业的问题。 项目完成企业技术标准4部,申请专利18项(已授权专利8项),获批软著11项,发表论文18篇,研发新装置和系统7套,示范工程7项。 项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通过与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已产生经济效益约23324万元。项目完成的整体系统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策略,将逐步应用至上海全路网,届时可极大地提升维保效率、降低对基础设施设备的监测、巡检、维保等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约4592万元。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1、10号线以及广州1、4号线工程,并被国内其它城市所借鉴,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并形成"中国经验"。项目形成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及转化将带动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姓名: 陈爱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chenaiping92@126.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