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千万人口输水隧道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2527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土方机械;市政工程;

关键词: 输水隧道 超深江底倒虹 超长隧道 精益施工 环保型同步注浆

绿色分类: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千万人口输水隧道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2527 学科分类: 土木工程机械与设备;土方机械;市政工程;
绿色分类: 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项目关键词: 输水隧道  超深江底倒虹  超长隧道  精益施工  环保型同步注浆
推荐单位: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研究成果属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危机日趋严重,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危机。上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质性缺水城市,迫切需要供水第二水源。青草沙输水隧道工程,是我国最大单个城市供水工程,破解了咸潮、河势、环境等重大科学难题。项目依托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通过青草沙千万人口输水隧道工程的实践,构建了超深、特长、跨江、绿色输水隧道工程施工核心技术体系,解决了平原地区输水隧道工程面临的江底倒虹输水、跨江输水隧道建造和全隧道绿色输水等业界公认的国际难题,突破了砂性软土地层中特大输水盾构隧道建造的重大技术瓶颈。主要科技创新包括: (1)首创平原城市化地区超深特长江底倒虹重力输水体系。针对平原地区超长距离、超大规模、高水压城市原水输水体系难题,通过加压输水和重力输水两种输水方式的比选,创新提出多项水锤防护综合技术方案,形成了平原城市化地区江底倒虹重力输水体系。同时,在长江边40m超深取水基坑施工中研发了承压水控制关键技术和工程降水智能化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专利200920075571.6),突破了长江口富水区域超深承压水(承压水位40m)取水体系的瓶颈;过江隧道管片拼装力达79.9KN/m,超过一般同直径地铁隧道(60KN/m)30%以上,可抗0.85MPa高水压,防渗等级超过了国际上0.60MPa输水隧道的抗渗要求。 (2)形成了长距离跨江输水隧道精益施工核心技术。针对超长距离输水隧道特点和贯通难题,构建了盾构输水隧道高质量施工成套关键技术、高精度管片生产和拼装成套技术,创造了输水隧道拼装高精度:管片椭圆度≤23.4mm(4‰D)、管片环高差≤4mm;首次采用高精度陀螺仪校核隧道工程测量终边方位,独立开发了"平行导线平差软件",成功将7.2km超长距离输水隧道过江测量水平偏差精度由±140mm降低至±30mm(优于国外最先进的±40mm)。 (3)创新研发了抗内外压环保型隧道密封技术,实现了长距离隧道的绿色施工和绿色输水。针对长距离输水盾构隧道的特点和特殊性,突破以往传统可硬性单液浆材料和双液浆材料理念,发明了抗剪型缓凝绿色砂浆,确保了7.2km超长过江输水隧道的绿色施工;输水隧道运营使用近5年来,水库取水口指标:浑浊度6NTU,pH值8.4,氯化物42mg/L,污染指数0.05;长距离隧道输送到五号沟泵站进水口指标:浑浊度7NTU,pH值8.1,氯化物38mg/L,污染指数0.03,成功实现了绿色输水。 本项目申请各类知识产权7项,授权知识产权6项,获得上海市级施工工法1项,发表论文10篇,工程获得各级奖励9项。项目成果经权威机构检索及国内外著名专家评价:总体为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原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世界上最大单体城市供水工程-青草沙输水隧道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超长距离跨江输水隧道工程施工核心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项目新增产值3.6098亿元,新增利润0.2887亿元,新增税收0.123亿元,促进了我国输水隧道工程建造技术的跨越发展,全面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姓名: 李红霞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_hx21@126.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