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工法创新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3014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隧道工程;土方机械;

关键词: 超大直径 泥水平衡盾构 1m超近距离穿越 通用楔形管片 同步注浆

绿色分类:工业废弃物/副产物回收利用;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工法创新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3014 学科分类: 隧道工程;土方机械;
绿色分类: 工业废弃物/副产物回收利用; 项目关键词: 超大直径  泥水平衡盾构  1m超近距离穿越  通用楔形管片  同步注浆
推荐单位: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 当前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构建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多维度立体化交通网络已迫在眉睫。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着力建造地下交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引进荷兰绿心隧道Φ14.87m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应用于上海上中路隧道,开启了中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先河。实践表明,以超大直径盾构建造地下通道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何准确把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参数,克服复杂工况下超大直径盾构施工风险,保护好超大直径盾构临近建(构)筑物等仍是亟待突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工法,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通道建造技术体系,对于改善我国众多大中型城市交通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围绕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建(构)筑物保护、泥水处理和盾构机平移转向等关键施工工艺,开展了自主创新和革新,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施工工法,有力地推动了超大直径隧道建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主要成果如下: 1)国内首创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成套施工工艺。通过创新实践新型通用楔形管片全圆周错缝拼装和6点分布式同步注浆技术,形成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长距离推进施工工法”和“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洞施工工法”,完成了国内首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顺利推进,实现了1m超近距离极限穿越运营中的高架及轨道交通桩基,推动了多台超大直径盾构的消化吸收和成功应用。 2)开发了盾构机尾部同步注浆的压力与量“双控”新工艺。采用以抗剪切屈服强度、塌落度为控制指标的单液浆浆液,替代了传统的以早期抗压强度和初凝时间为控制指标的双液浆,形成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抗剪性浆液同步注浆施工工法”。工法可降低成本30~50%,有效缩短隧道稳定周期,明显提高了成环隧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3)改进了环保型集成式模块化高效泥水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控制和泥水高效重复利用的难题,使泥水回收利用率达到80%,大幅降低废弃泥浆总量,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推动了泥水处理系统国产化进程。 4)自主研发了狭小空间内超大直径盾构机整体平移与转向技术。形成的“大型盾构井下平移与转向施工工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大直径盾构解体调头工艺对工期、盾构机本体质量和施工场地的不利影响,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约3个月。 项目结合超大直径盾构施工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4篇,并形成上海市市级工法1项。经科技查新和成果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上中路隧道、军工路隧道、长江隧道、虹梅南路隧道、长江西路隧道、杭州钱江通道、珠海马骝洲隧道等国内多条超大直径隧道工程。近三年共计新增产值53404.77万元,新增利税10288.37万元。项目成果已在整个行业内得到推广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能级的提升。
姓名: 翟一欣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afilian@aliyun.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