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精选库
扩建型轨道交通枢纽站超深基坑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双控技术

0

登记号:G20172528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土方机械;墙体工程;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多参数预警 承压水 支撑体系稳定 安全控制技术

绿色分类:社会灾害应急防控;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扩建型轨道交通枢纽站超深基坑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双控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172528 学科分类: 土方机械;墙体工程;
绿色分类: 社会灾害应急防控; 项目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多参数预警  承压水  支撑体系稳定  安全控制技术
推荐单位: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研究成果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地铁枢纽站大量涌现,据统计,上海新三线将建设超过30个换乘车站。在运营轨道交通周边扩建新的地铁超深基坑工程,对风险控制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类基坑工程存在着风险精确预警、沉降精细管控、变形精准控制的难题,传统的风险预警和施工控制技术已不能满足敏感环境下的安全控制要求。本项目通过多年的产学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在基坑工程多参数预警、承压水降水综合管控、支撑体系稳定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首创了基于数据融合理念的深基坑工程多参数预警技术。针对深基坑施工监控中测试项目众多、结果数据海量、参数指标混乱等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理念的深基坑工程多参数预警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不同参数指标间的力学联系,建立了监测数据和基坑力学分析的定量化风险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开发了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全三维数字化模型,实现了施工工况和监测数据的时空实时可视化技术,形成了深基坑工程风险的多参数预警软件和评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常规监控中单参数单限值预警所产生的"虚警"、"漏警"现象,确保基坑工程与环境的安全。 2.首次研发了承压水"隔-降-灌"综合管控技术及设备系统。针对超深基坑承压水降水风险和环境安全,首次研发了适合上海第I、II层承压水层回灌的最优井结构和高效经济的富铁地下水水质净化装置,形成了围护-降水设计一体化、四维降水最小化、抽水-回灌一体化的承压水综合管控技术及实施系统。该系统灌抽比达30%、承压水净化处理效率达40m3/h,运用在紧邻轨道交通的枢纽站超深基坑工程中,实现了保护区"水位零降落、降水零沉降",达到了基坑和环境的"双安全"控制的目标,为克服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首创了敏感环境下的深基坑工程支撑体系稳定性控制技术。针对枢纽车站超深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基坑稳定和环境影响的问题,以支撑体系稳定性控制为切入点,首次提出了车站楼板和混凝土支撑结合的框架逆作技术,解决了楼板逆作技术存在的施工效率低而影响围护变形控制的难题;首次研制了大直径薄壁高强度钢支撑及双排楔形铁针预应力锁定装置,突破了传统工艺双拼钢支撑安装复杂、稳定性差、轴力控制难等技术瓶颈;首次研制了附着式钢支撑轴力量测装置及行走式悬空作业专用设备,形成了全过程全覆盖的钢支撑轴力量测和复加技术,有效实现了传统钢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监控,轴力和位移的控制精度分别达到1t和1mm。 本项目申请专利17项(发明专利14项),其中授权9项,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工法各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5篇。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应用于上海最深的轨道交通12/13号线汉中路站,下穿轻轨的12号线龙漕路站,与6号线共墙140m的世纪大都会,以及7号线静安寺站、9号线宜山路站、徐家汇站等30多项工程,新增产值23.7亿,利税3.2亿,显著提升了行业的施工技术水平。
姓名: 李红霞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L_hx21@126.com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