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海洋环境监测监管业务化协同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

0

登记号:G20171496

所属行业:

学科分类: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编译系统;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协同服务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分析评价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绿色分类:生态安全监管;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海洋环境监测监管业务化协同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496 学科分类: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编译系统;
绿色分类: 生态安全监管; 项目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协同服务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分析评价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推荐单位: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简介: 点击查看
近年来,我国近海海域的环境污染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据2012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统计,东海区近岸海域四类水质和劣四类水质的海域已达49.3%,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监测与评价结果直接为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监测与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影响着管理决策的效率。长期以来,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存在5大难题: 1)海上作业环节多,易出错; 2)样品种类多,难管理; 3)样品不可重复,质量管理要求高; 4)历史数据使用率低,数据共享困难; 5)数据处理工作量大,评价产品单一。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依托"数字海洋"项目、863计划项目等专项,从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实际出发,自2006年开始,经过近6年的努力,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总结、疏理、凝练、使用、完善,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逐步建成了国内首个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服务平台---"海洋环境监测监管业务化协同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将数据库技术、三维GIS技术、flash技术、GIS集成技术、XML信息集成技术、条码技术与现代分析技术、海洋环境评价技术有机融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流程和成果符合《海洋监测规范》、《海洋调查规范》、CMA质量体系以及基于功能区评价的海洋环境评价技术体系的要求。 服务平台包括1个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1个综合数据库、4个海洋环境监测监管数据可视化分析评价系统、1个监视监管信息报送系统以及1个网站等8项成果,覆盖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从"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评价-信息发布"的全流程: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海上作业程序化管理,样品的条形码管理,仪器分析数据直接入库,样品分析可追溯(数据获取); 2)综合数据库:实现了1984年至今涵盖东海区大气、沉积物、水质、生物、放射化学等200余个检测参数的各种来源各种格式数据的统一规范存储及共享应用。评价人员可快捷地使用任意年份及区域的数据(数据存储); 3)4个海洋环境监测监管数据可视化分析评价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即刻完成,可按海洋功能区或自定义选区(用户可在图上任意圈选区域)进行评价,产品丰富且有针对性(数据分析评价); 4)网站可实时发布海洋环境监测监管动态(信息发布)。 国家海洋环保主管部门积极推广服务平台成果,多次要求东海监测中心在全国海洋监测中心主任培训班上介绍服务平台内容。该成果已在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上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等7家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共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2项成果通过查新检索,发表和交流论文6篇,7项成果通过第三方软件测评。
姓名: 时俊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shijun@eastsea.gov.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