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长江口海域赤潮机理和相关入侵藻类识别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0

登记号:G20172095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学;

关键词: 检测技术 风险评估 赤潮机理 入侵藻类

绿色分类:环境质量监督与管理;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长江口海域赤潮机理和相关入侵藻类识别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成果登记号: G20172095 学科分类: 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学;
绿色分类: 环境质量监督与管理; 项目关键词: 检测技术  风险评估  赤潮机理  入侵藻类  
推荐单位: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成果所处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于海洋技术领域,为应对赤潮和海洋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和经济损失,项目组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908专项、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专项等资助下,系统开展了海洋外来有害藻的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和风险评估及相关赤潮机理研究,在压舱水取样和处理、藻类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赤潮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 主要科学研究内容和特点:(1)在藻类快速检测研究中,国内率先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等5种藻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1个小时内),与传统的PCR方法相比,方法简便且省去了胶电泳的过程,速度快1-3倍 ,敏感度高10-100倍 。(2)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率先利用微波法快速制备基因组DNA,与传统的CTAB法获得的DNA相比,虽然纯度较低,PCR扩增效果相同。优点是快速、简便、廉价、高效,大大缩短实验所需时间,降低实验成本,方法稳定、重复性好。(3)在实验模拟过程,通过研制可控环境因子变速水循环系统、水流缓冲装置以及船舶压载水抽样的模拟装置,率先解决了船舶压载水采样和船舶压载水岸基实验浮游生物易受损伤的问题,提高控制流速的精确度。(4)在海洋外来种识别研究中,利用孢囊和分子地理标记识别克服了我国海洋生物历史资料短缺的难题,区分本土种和外来种。(5)在藻类的生态适应和相关赤潮机理方面,掌握了主要赤朝相关入侵藻类的生理生态特征,并提出生态适应性是外来藻类能在当地建立种群并形成赤潮的重要因素。(6)建立了长江口海域的外来藻类和入侵藻类名录,并结合风险评估和管理需求建立了外来藻类"黑名单"、"灰名单"和"白名单"。 (7)在远洋船舶压舱水处理方面,建立了基于大气压强电场放电的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入侵生物的新方法,研制了羟自由基规模化快速杀灭压舱水海洋入侵生物的技术装置,实现了在船上、在压舱水排放过程中快速、低浓度、高效率、无负面环境效应地杀灭海洋入侵生物。(8)发表论文83篇(32篇SCI或EI收录),申请专利15项(发明专利12项),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6 篇(国际学术交流14 篇)。培养博士1人,硕士6名,培训技术人员62人次。
姓名: 时俊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shijun@eastsea.gov.cn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