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0

登记号:G20190616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成果登记号: G20190616 学科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污水处理        
推荐单位:

广西大学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是一种利用藻类生物膜进行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同时科技的进步又使得其活动区域不断延伸,导致环境污染的广度、深度逐步加大,尤其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氮磷等元素的过度排入水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寻求一种新型高效的脱氮除磷方法是我国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生物脱氮除磷常规方法主要有SBR、A2/O、氧化沟等。但这些脱氮除磷方法由于碳源、泥龄、硝酸盐等问题,使得其对N和P同时去除效果不佳、处理效果不稳定,难以满足水质排放标准,净化后的水体仍含有大量营养元素,也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是湖泊中常见生物,其具有特殊的代谢方式,自1957年Oswald等提出可以利用微型藻类作为生物系统代替活性污泥进行污水处理以来,藻类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悬浮藻类系统、固定化藻类系统和藻类生物膜系统,悬浮藻类系统具有藻水难于分离的缺点,固定化藻类系统运行成本高而难于推广,因此,众多学者对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Karen Loveland等研发的ATS工艺利用固着有蓝藻、丝状藻类以及细菌等的藻类膜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Jing Shi和Michael Melkonian等人利用小球藻和栅藻形成双层藻类生物膜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实验研究;N.C. Boelee等利用藻类膜技术作为市政污水的后处理工艺,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对藻类膜技术研究相对较少,马沛明等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以巨颤藻占优势的藻类生物膜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均表明藻类膜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本发明以自然水体中常见藻种,结合斜板沉淀和膜过滤方法,为污水脱氮除磷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成本低廉、适用性广、出水水质好且能达到高效脱氮除磷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污水的预处理:污水首先在预处理池里进行预处理,沉淀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细小无机物,目的主要是均衡水量和水质,并去除水中大颗粒漂浮物和沉砂,以减少后续方法的负荷并降低对后续设备的不良影响。    

(2)藻类膜生物反应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把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藻类的机体或以沉淀的形式排出;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P营养物质,有效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技术。    

(3)斜板沉淀处理:经过藻类膜生物反应处理过的污水进入斜板沉淀池,进入斜板沉淀池的水流为上流式,上流式水流在斜板中由于“浅池作用”,悬浮物被沉积下来,通过池底的污泥收集系统统一排走。

(4)膜过滤处理:从斜板沉淀池出来的水经过膜组件的过滤,从膜组件出来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可直接排入江河,也可以进行回用。 本发明所述的污水的预处理和斜板沉淀处理工序加入1~5ppm的絮凝剂,静置絮凝沉淀2~4h;所述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酸钠,分子量为600万~1200万。 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絮凝性,因此,污水的预处理和斜板沉淀处理工序加入1~5ppm的絮凝剂,加快悬浮物的絮凝沉淀,加入絮凝剂后需要静置2~4h,使悬浮物和细小颗粒成分絮凝沉淀。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越高,其絮凝性越好,同样的絮凝效果,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越大,用量越少,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溶解于水就越慢,使用就不方便,因此选择600~1200万的分子量。 本发明所述的藻类膜生物反应处理采用的藻种为蛋白核小球藻、水华鱼腥藻、鞘藻、斜生栅藻、阿氏颤藻和水网藻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物;所述的藻类生物反应器是分成3~8段,串联相连通,池中放有塑料弹性载体,并接种上述水藻,使载体上形成藻类生物膜。 本发明的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为了使没有太阳光照下或阴雨天仍然能够稳定运行,可使用人照光源,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过程需要的光强度不小于2200lux,可使出水水质达标。


本发明产生的积极效果:

1.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管理。本发明主要是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主体结构,利用藻类形成藻类生物膜,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其出水进入斜板沉淀池,使脱落的藻类膜得到沉淀,防止阻塞膜组件,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膜组件污染。

2.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廉。本发明只需在藻类膜形成阶段提供基本的营养物质,在处理阶段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化学药品,同时藻类可以选取常见的具有高效脱氮除磷的藻种即可,对环境要求少,只需能够满足藻类的一般生长,降低了脱氮除磷的成本,同时不会对环境产生化学药品等二次污染,维护方便。

3.适应性广,出水水质高,可进行回用。本发明主要是利用藻类具有特殊的代谢方式,它可利用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的原生质,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P营养物质,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适用于所有对藻类无毒害作用的污水,适用性广;另外,本发明的出水为膜透过液,出水水质高,可进行回用。


姓名: 罗经理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中国 联系地址: 广西
电子邮件: gxipe@163.com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