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基于实际用能的上海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0

登记号:G20171717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关键词: 夏热冬冷 节能改造 居住建筑 实际用能 用能模式

绿色分类:可持续建筑;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基于实际用能的上海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成果登记号: G20171717 学科分类:
绿色分类: 可持续建筑; 项目关键词: 夏热冬冷  节能改造  居住建筑  实际用能  用能模式
推荐单位: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合作方式: 成果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地区: 上海 知识产权: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本项目属土木建筑工程领域。 上海5.6亿平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中70%缺乏节能措施,建筑能效低,室内热舒适性差。但实施节能改造却存在以下技术难题:1)现有节能改造评价方法缺乏对建筑实际运行能耗状况的准确把握,片面强调保温层厚度,忽视建筑隔热性能,致使预期节能改造效果根本无法实现;2)改造方法缺乏针对性,改造工艺无法同时解决体系安全、构造耐久、施工便捷、扰民少与高性价比之间的矛盾,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节能改造规模化举步维艰。 本项目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J01A03)的支持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测试分析,首次系统提出了更适宜上海气候特征与生活习惯的建筑实际用能模型与相应的节能改造评价方法,充分保证了节能改造方案的科学性。针对上海市建筑特点研发的节能改造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常规改造技术存在的建筑适应性、施工难度、结构安全、技术经济与扰民等技术难题。项目研究成果全部纳入建设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导则》(2012年),并已颁布实施用于指导我国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改造工作。 项目主要创新有: 1)率先建立了基于建筑实际用能情况的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方法,成功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控制在15%以内,提出的"夏季隔热为主,冬季保温为辅"和"以窗改为主,适当综合"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有效解决了现有方法严重偏离实际的问题,提高了改造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涵盖267幢(10000余户)居住建筑相关信息的基础用能数据库为建筑用能模式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研发的建筑动态隔热性能测评平台为科学认识隔热对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2)研发的金属外窗塑钢包覆技术有效解决金属外窗直接更换存在的内装饰破坏、施工难度大、材料浪费、扰民严重及经济性等问题。其在保留窗框的前提下,通过对窗扇等部位采用塑料包覆处理。根据测试结果,采用钢塑复合法可将既有钢窗综合传热系数从6.18 W/m2℃降低到3.74 W/m2℃,施工方便,改造费用相对较低。 3)项目开发的节能装饰一体化外墙节能改造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现场人工操作转化到工厂内实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并将传统的8步施工步骤缩短为2步,且保温和装饰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保温系统对围护结构保护和装饰双重效果,解决了由于饰面材料不匹配和施工不当造成保温系统的破坏和节能效果的降低。 4)课题组研发的轻钢结构屋面系统有效解决了目前既有建筑屋面平改坡受到的结构荷载限制,该系统部品全部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安装,重量仅为传统混凝土屋面的10%。研发的简易式种植屋面系统(种植土厚度100mm以下)与阻根型防水材料有效解决了渗漏的风险。 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编制相关标准规范1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产品生产线5条,测试平台2个,发行专著3部,发表论文18篇,综合节能改造工程30余项(超过50万m2),直接经济效益18194万元,检索结果表明,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姓名: 黄毅明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hym@sribs.jk.sh.cn
相似的成果
匹配的需求

无记录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