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技术银行!
登录 注册
成果库
核心库
城市水体原位与异位耦合生态修复技术

0

登记号:G20180469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学科分类:物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关键词: 生态脱色主体 挺水植物根系 超声抑藻 耦合旁路净化技术

绿色分类: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 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城市水体原位与异位耦合生态修复技术
成果登记号: G20180469 学科分类: 物理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绿色分类: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 项目关键词: 生态脱色主体  挺水植物根系  超声抑藻  耦合旁路净化技术  
推荐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成果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合作方式: 面洽, 成果所属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家/地区: 中国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其他
简介: 点击查看

一、技术名称:城市水体原位与异位耦合生态修复技术

二、适用行业:适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水体及水源地水质保持

、适用范围:适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水体水质保持及水源地水质保护

、技术内容

利用土著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构建生态脱色主体,应用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抑制藻类的繁殖;利用挺水植物根系和沉水植物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强化浊度去除,提升透明度;辅以超声抑藻、底泥曝气等原位处理技术,耦合旁路净化技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抑制低浓度藻类生长的特性、利用底泥曝气提高厌氧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和稳定性、利用旁路净化对悬浮物和浊度指标的强化去除效果、利用漂浮物打捞器维持水面景观效果,形成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悬浮物,对提高厌氧底泥的ORP和稳定性,增加水体透明度,提升水体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具有针对性去除水体中污染负荷,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并可根据水质特征和水体功能目标调节运行负荷,节能降耗

、技术效果

解决了再生水封闭景观水体自净化能力差、无环境容量、内源污染不断积累、色度加深、水质易恶化等问题,提出了植物生态修复为主、以人工曝气、旁路过滤和超声抑藻为辅的单元组合技术,水体色度降低50%上,超声抑藻技术可产生明显抑藻效果,旁路净化对对浊度去除率达到81%,技术应用后水体水质可以长期保持。

、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情况

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水环境提升,水面面积15公顷,黑臭水体长度1.8km。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耦合纳管截污及离线处理站实现水质修复和水环境提升。 修复100天后,水质主要水质指标达到IV类水体

、投资与运行成本估算

以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水环境提升为例,植物修复主体600元/m2,含三年维护费用,植物覆盖率不就低于25%;超声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100元/m2;异位处理站规模3500m3/d,投资1800万元,运行费用吨水0.6元。

、投资回收期

污水处理站出水可作为水体生态补水而节省淡水资源,一年可节省淡水120万吨水,以水资源费1元/m3计,年节省120元,投资回收期约15年;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由水质恶化导致的水体黑臭、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已成为其景观观赏及旅游休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桎梏,因此水环境修复提升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突出。

、成果转化推广前景

截止2017年第4季度,黑臭水体全国总认定数为2236个,其中完成治理1723个,治理中270个。对已竣工治理工程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工程对于消除黑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技术方案缺乏连续性,水体水质易反弹,重复黑臭。城市水体原位与异位耦合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保障经过纳管截污、底泥清淤、垃圾清理等措施治理后的水体水质长效保持,并具有生态效果好,针对性强、能耗低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姓名: 成果录入人员4 性别:
出生日期: 2018-05-16 08:00:00.0 职务:
国籍(地区): 联系地址:
电子邮件:
相似的成果
相关专家
绿色技术银行